税困错乱,拨乱指正 – 您税了吗?

🔆太阳税道 – 星期五🔆 之十四

税困错乱,拨乱指正 – 您税了吗?

税收的征收是依据1967税收法令来计算的。虽然经历了55年的税法实行,税民(个人或公司)对税缴还是存有错误、错乱的了解以及迷思,从而导致被税收局追讨漏税、罚款加税,甚至限制公司董事出国。

2022年5月1日,税收局更新了税查程序及出版了2022税务稽查纲要,里面讲解了税查的程序、税收局的权限以及税民的责任与权益。同时间,也一致性地同等征收漏报税罚款为三个等级:15%、30%、45%,以税民违法次数为准则。

1. 追讨权限

税收局可以在税报表呈交后的5年内,稽查税民所呈报的收入——消费是否依据税法扣税;是否有发票支撑;以及会计文件记录是否保存长达7年。任何不符合税法;少报、迟报收入;非商业消费、私人消费扣除;皆被纳为漏报税,税收局可追税及征收罚款。

 

在2022年内,税收局可以查阅2017-2021税收年的税务计算、报表以及任何的发票、合同、收据、银行账单、公司稽查报告书,来确保税报表的准确性。而税民也必须保存早之于2015年的会计账目,来支撑税收查账的程序。

2. 疏忽、做假及蓄意漏报

税收局如有确实依据,证明税民疏忽报税、蓄意做假或漏报,税收局可以无期限地追捕漏报税的税民,催税及罚款加至100%。

 

2022年的时候,高庭在“重点科技公司”的案件里标杆性裁决,该公司因为误报提供服务赔偿金为贩卖知识版权而少报税,属于疏忽,因此税收局可以无期限追讨公司以往的漏报税。在此案里,公司因一次性地贩卖知识版权,税收局以及高庭一致裁决为生意收入,需要报税。

3. 年龄与报税无关

报税是以马来西亚收入为准则,与年龄无关。税民虽然99岁,但是拥有收入,还是必须报税。同样的,网红虽然年龄4岁,但收到网民打赏、社交媒体网站分红,属于生意收入,必须由监护人代为报税。

 

列1

小丁年龄6岁,在社交媒体唱歌跳舞,非常讨喜,拥有超额粉丝。在2021年内,收到来自于粉丝的打赏、社交网站分红,总共RM32,000。此收入应以小丁的名字报税,由其监护人(父亲或母亲)向税收局呈报及缴税。

4. 报税与缴税有分叉

税民虽然需要报税,但可以扣除相关直接性的费用、所得的净税盈才需根据税率来缴税。

 

消费必须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有助于收入的形成,才可以扣税。消费的扣除依情况而定、因地点不一而有所变异。基本上,费用必须是重复性消费,能导致财源生成,才能扣税。如何分辨消费可以扣除呢? 这需要会计员准确的入账以及配合税业员的专业知识,来判定费用是否可以扣税。

 

案列2

王烈在餐车里贩卖咖啡,他聘请了两名员工,并提供制服。咖啡的贩卖是生意收入;咖啡粉及其他原料、薪金、员工制服可以扣除商税。餐车的汽油、维修,用于生意运营,可以扣除;餐车在工作后作为私家用途,该汽油、维修费则不能扣税。

 

为了吸引及讨喜客户,王烈和其员工每星期更改发型、染发,此理发费不是直接与咖啡的生意有关。虽然间接性可能吸引新客户,有生意噱头,但是不能扣税。税法的扣税前提是,消费必须是直接相关性地与收入有挂钩。

5. 代理报税

公司股份拥有权虽然属于个人股东。但,个人与公司是不同的税户。个人的收入,如:保险中介、医生,必须以个人名义报税。如果把收入挪入公司报税,此为漏报税,可导致罚款,而税收局可无期限追讨漏报税。

 

案列3

陈健在新加坡工作,但在柔佛买了一栋商业楼,由其父亲掌管及收租。租金当为父亲的生活费。

 

房租收入是以财产拥有人为依据来呈报的。因此,净房租收入必须以陈健的名字来报税及缴税。由于陈健是非税民,不能扣除减免,所以税率为30%。

 

虽然房租作为父亲的生活费,但是父亲不能代为报税、扣除减免以及缴纳低的税率。否则,会被视为漏报税。

 

案列4

从2022年1月1日起,有限公司从外国汇入外国收入进本土,必须缴税。但是,个人如有外国收入汇入本土,则免税5年(2022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)。

 

三猫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提供技术援助,得到商费新币10,000。公司的股东,吴彦要求新加坡客户直接汇入马来西亚的个人户口,当作个人外国收入。此举被视为逃税,一经税收局查证,可以无期限地追讨漏报税及罚款100%。

6. 如影随形

税民虽然去世,在逝世的那一年还是需要报税的。是否需要缴税,完全取决于是否有净税盈。遗嘱执行人必须帮逝者代为报税(1月1日至逝世日)以及(逝世日至12月31日),由遗嘱执行人通过TP报表呈报。遗嘱执行人必须持续每年用TP报表为逝者报税,直到财产根据遗嘱分配给了受益人。

 

遗嘱执行人必须向税收局厘清逝者在往年是否有欠税,才可以将财产分配给受益人。如果没有与税收局呈报逝者去世以及厘清往年是否有欠税,那么逝者所欠下的税款,会由遗嘱执行人自行买单。

7. 超额净财产

在e年代,许多交易因疫情关系,造成网买、网卖以及线上付款非常普遍。银行的收款、年存款及年汇入款项,如果不能与呈报的业绩销售额挂钩,多出的余额会被视为少报的营业收入或少报税。

 

2022年,高庭在“法兰士方”案件里标杆性裁决,税收局有权限依据税民的银行存入数额与销售额的对比,来推断税民少报的营业收入。在此案件中,税民为保险中介,因为不能提供合理及有效的解释去证明银行资金的来源,而被税收局归纳为营业少报税。

 

税收法令的更改,让税收局从2022年起,可以跟法庭申请庭令,向本地银行查阅税民的账号及数额,冻结其户口并追讨欠税。

 

除此之外,税收局也已与108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税资料分享,拥有权限索取马来西亚公民及公司的户口账号及数额;相对的,税民现时也必需在税报表里向税收局呈报他们在外国有没有户口。

8. 税收局战略

为了确保国家拥有足够的资源来扶持新冠疫情及全民的福祉,有收入并缴税是每个公民的责任。税收局一直持续提升税略来确保全税民有缴税。

 

税收局在2022年起统一发出税民代号给予18岁以上的公民,来统一税收资料及解码税民是否少报税。

 

佣金普遍上会被忽略报税。税收法令在2022年起会要求付款公司(如:直销、房产代理、保险公司)扣除2%预扣税,以作为税民预缴的税。税民必须呈报税表格、税缴可以扣除预扣税。

 

通过大数据的分析、社交媒体的牵涉、普遍的网易,能持续地、税收局能不间断地取缔没报税、少报税及漏报税的税民。在6月14日的税收文告里,税收局已经侦察到31,598位税民有收入、有资产、有消费、有借钱,但是却没有报税。此为逃税,会导致100%的罚款。

9. 无所遁形

在现今网络年代,资讯普及,税民的生活水准透明度相续增加,税收入必须与资产相同并论,不容少报税、漏报税的情况发生。

 

会计员、稽查师、税务业者、商家必须自守本身岗位,互补,以确保商基稳固,税基准确。

10. 税律 -《1967年所得税法令》

  • s 90
  • s 91
  • s 104
  • s 106A
  • s 107D

欢迎联系:

📧 smcm.qna@gmail.com

📞 603 – 7733 6770

🔗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mc_matahari/

⌨ 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smc_matahari/

Share on facebook
Facebook
Share on twitter
Twitter
Share on linkedin
LinkedIn
Share on email
Email
Share on telegram
Telegram
Share on whatsapp
WhatsApp